今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报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光明日报|余淼杰:赋能新质生产力,彰显高校新担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0 阅读量:


近日,光明日报记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现将报道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

赋能新质生产力,彰显高校新担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高校承担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更具有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东北地区高校,要聚焦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思考如何回答好“锻造新质生产力、高校何为”的崭新命题。


“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把握两个基本问题,做什么和怎么做”。余淼杰代表解释说,牢牢把握住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为锻造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就是高校要做的事。


学科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也是高校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决要素。余淼杰代表表示,学科建设水平决定了高校为新质生产力服务的方向和潜力。应锚定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度聚焦补充、延伸和升级产业链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土壤。辽宁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能够全面对接东北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布局的需要,从而更好适应东北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特别是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凝练学科方向,聚力打造中国经济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平台,塑造东北经济内生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余淼杰代表说,从基础研究的角度,高校需要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积极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应以强化产学研用为着力点,通过推动持续、密集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辽宁大学坚持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不断在提高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方面发力,积极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深入推进“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育”等重点工程,着力解决东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


高校既是创新高地,也是人才中心。余淼杰代表表示,首先要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聚焦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不断提升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培养更多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支持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任务,为加强关键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储备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其次要有效发挥人才集聚作用,实现人才的高质量供给。激活人才要素资源,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从政府的角度,要理顺吸引人才来东北就业的体制机制,以预资助和专项资助等方式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高端人才振兴东北。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对有意来东北工作的人才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刁难卡留。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引才留才,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从高校的角度,要接好用好政策,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双方协同推动人才要素的充分流通,以人才“活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之源。余淼杰代表介绍说,辽宁大学坚持引育结合,吸引了一大批专业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汇聚辽大。同时在校内深度挖潜,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会士领衔的一批杰出人才齐聚辽大、扎根东北、赋能振兴。在谈到进一步强化人才储备库作用时,余淼杰代表表示,辽宁大学将持续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打造招贤纳才强磁场;全力搭建创新平台,垒建人才成长新高地,深挖人才蓄水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来源:辽宁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