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报动态 > 重点文章推荐 > 哲社版 > 正文
哲社版
重点推介:余淼杰 杨伯烨 | 理解东北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挑战与对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29 阅读量:



【引用格式】余淼杰  杨伯烨.理解东北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挑战与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

DOI:10.16197/j.cnki.lnupse.20240029.001



作者简介:

                                      



余淼杰,男,汉族,197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财政部“中美研究智库联盟”理事、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名誉教授、俄罗斯联邦财政金融大学国际顾问理事。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社科联副主席、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英国皇家经济学奖”的华人学者。被联合国、亚洲发展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和多个地方政府聘为专家顾问,被专门邀请到联合国总部做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余淼杰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发展,曾在Economic Journal、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级、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中英德文专著、教材、时评随笔27部。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副主编,商务部《国际贸易》执行主编,曾获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吴玉章人文社科研究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五次)。著作《加工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获刘诗白经济学奖、胡绳青年学术研究奖、全国贸易发展研究奖、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等。







作者简介:


杨伯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肩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使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方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笔者以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明显增加、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特色清晰、产业集聚优势突出以及产业分工比例协调六个方面进行诠释。


在产品质量提高方面,据余淼杰和张睿(2017)核算,在2000年-2013年期间,东北地区的产品平均出口质量提升了37%,辽宁的产品平均出口质量提升了40%,中国的产品平均出口质量则提升了30%。总体上看,东北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辽宁作为东北三省品牌建设的典范,培育了165家省级及以上的“老字号”企业,其中包括34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辽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也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做好了铺垫。


在产品附加值明显增加方面,东北地区的加工贸易比重由2006年的34.9%逐步下降至2022年的14.6%,一般贸易比重则由49.6%上升至75.3%。辽宁的加工贸易比重由2006年的47.2%逐步下降至2022年的20.0%,一般贸易比重则由44.7%上升至68.9%。可以看到,无论是辽宁还是东北地区,其一般贸易的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贸易比重的上升意味着东北地区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反映了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在加工贸易产业内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机器设备、电子仪器产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东北地区产品的附加值。


在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方面,近年来,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辽宁的劳动生产率自2016年的8.9万元/人上升至2021年的12.6万元/人,东北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自2016年的7.8万元/人上升至2021年的11.5万元/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增加产出,推动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在全产业链特色明晰方面,按照联合国产业分类,辽宁拥有41个产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产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产业小类中的500多个。东北地区则拥有全部的产业大类、产业中类和产业小类,产业体系非常完备,涵盖了全产业链。另一方面,若按照海关六位码进行计算,2020年中国出口的海关产品为6104种,东北三省为4054种,辽宁为3816种。中国进口的海关产品为5003种,东北三省为3780种,辽宁为3603种。可以看到,无论辽宁还是整个东北地区,其进出口产品种类涵盖了全国的贸易产品种类的60%以上,产品种类非常丰富,有力地夯实了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的物质基础。


在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方面,东北地区许多的工业城市都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这为其降低固定成本、获取正外部收益,实现规模报酬递增提供了坚实基础。辽宁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各城市展示了多样化的“产业名片”。在沈阳形成了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在大连形成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在盘锦形成了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锦州形成了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中心外溢作用,促使相近产业在同一地区集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规模效益,还为东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通过深度整合各产业链条,实现更紧密的产业协同,将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迈进。


在产业分工比例协调方面,近十年来,中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由9.1%下降至为7.3%,同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基本一致。虽然辽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也逐步下降至9.0%,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13%-14%的高位。这与东北地区的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战略定位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第二产业比重目前为39.3%,而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较低,一般在15%以下。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下降至3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辽宁的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处于高位,达到40.6%。第二产业比重维持在较高水平,无论对于辽宁、东北地区,还是对于中国而言,都是适应当前的发展阶段的,是较为科学而合理的。其一是因为制造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其二是因为制造业是人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制造业就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目前为53.4%,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由40.1%上升至50.1%,辽宁的第三产业比重则由39.7%上升至50.5%,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一般达到70%-80%。


在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城市群辐射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等挑战。


从城市群的整体规模来看,东北地区的城市群相对落后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不仅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也与长江中游、成渝和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存在明显差距。从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来看,在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中,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作为中心城市,与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相比,经济总量较低。从次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东北地区其他的中小城市、节点城市、资源城市、边境城市等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相比,其经济规模、产业形态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较低的经济总量制约了其作为次级城市经济扩散作用。东北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面临着城市萎缩的困境。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同质化程度较高,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间比较优势不够突出,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


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存量始终偏低。另一方面,东北民营企业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差,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偏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产业层次较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极少。从营商环境来看,一些行业和领域仍存在“隐形门槛”。与此同时,东北地区整体上缺乏浓厚的“尊商重商从商”的社会氛围。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获取生产资料和参与市场竞争方面尚未得到平等的待遇,此外,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民营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它们的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水平也相对较低。


为此,需要坚持双核驱动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群产业链协同首先,构建大中小城市错落有致的梯次结构。其次,以“链长制”塑造产业分工格局。同时,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保障其在资源获取、要素价格等方面与其他市场主体享有平等待遇。鼓励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城市群;民营经济


文章出处:本文摘自《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1期


文章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dFlgZ3unFPjLTjpoN1aBUOQH5qIyeEKCSiQSCnUT25uTuIzB09dqebkk_FYc_DEDOdK8O6GpQVkp0g6kMYhnzdcSAuSN51MZxz3KYc0c37HyNS4VcEB9ebM5dppdFpqddRtDBFszt5MAQiUaNfd4l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