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报动态 > 期刊目录 > 哲社版 > 正文
哲社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文章目录及摘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1 阅读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文章目录及摘要




本刊特稿

试析生成式AI 对媒介内容生产的生态级革命/喻国明  张恩雨


伦理学与人的生活

周代的“孝道”论与“孝治”观/祁志祥

传统慈孝伦理在少子老龄化社会如何转化/刘东升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比较研究——基于高铁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数据的视角分析/刘蕊  唐晓华  余建刚


我国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差异分析——基于时空博弈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祝志川  贾通通  王美懿


管理理论与创新

辽宁省人才贡献率测度:1978—2021年/霍伟东  杨晴


体旅融合视角下的体育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刘佳玮  李红梅


法学理论与实践

知识产权国际平行诉讼禁诉令的适用:理念与方略/袁秀挺  潘盼


破产管理人涉环境污染事项处置职责之法教义学证成——兼评“杭州某球拍公司破产清算案”/胡守鑫


轻罪立法背景下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李文吉  周雨婷


文艺理论与批评

论中国文艺“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应用/林雪飞


秩序、共同体与世界性——“三体系列”的当下关切与未来图景/杨天娇


国际经济与政治

透视美国地方行政管理——基于城市经理和公务员身份的相通性/刘博然  石庆环 


对外政策因素对委内瑞拉经济困局的影响及其启示/吕洋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研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李玉华  郭文静  周浩波


“三全育人”视域下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构研/张玉启






   本刊特稿


试析生成式AI 对媒介内容生产

的生态级革命

喻国明    张恩雨


摘要:生成式AI 技术作为一种可感知、重体验、易操作的模型系统,带来了全新的智能生产浪潮,在媒介内容生产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介内容生产机制和传媒业态都将迎来巨大变革。为进一步认识生成式AI 对媒介内容生产带来的影响,文章梳理媒介内容生产的演变过程,结合生成式AI 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潜力,重点分析生成式AI 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底层赋能和在媒介内容生产的宏观思维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微观操作层面的转型升级,并对生成式AI 赋能媒介内容生产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如何把握好人机互构过程中人类主体性这一价值锚点给出借鉴性思考。






伦理学与人的生活


  周代的“孝道”论与“孝治”观

祁志祥


摘要:周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道德觉醒时代。在周代的道德观念中,“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孝”指对父母、长辈的供养、尊敬。周代继承从上古到夏商祭祖活动中的“孝行”并加以改造,从中抽象出自觉的、理性的“孝道”观念。《尚书·周书》《诗经》明确记载了西周的孝道观念。春秋末期,孔子、曾子对此作了重要发展。在此基础上,《孝经》提出以孝平天下的“孝治”观,孟子对“孝道”涵义作了进一步发展。战国后期,《礼记》《荀子》对“孝道”内涵作了补充和深化。《左传》《战国策》以赞美的态度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孝行,彰显着儒家“孝道”观念在这个时期思想界的影响和地位。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综合周代的孝道、孝治思想,提出“务本莫贵于孝”。文章基于对周代典籍的个案研究,对散见于其中的孝道思想做了集中的分析评述,对今天的家庭伦理、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传统慈孝伦理在少子老龄化社会

如何转化

刘东升


摘要:慈孝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以亲慈子孝的家庭代际伦理为起点,推而扩之为社会国家的公共伦理,并以亲子天然血缘之情与“天生民而立之君”之道均以“慈幼之”的天道为最高依据,以自然农业经济生产方式和聚族、聚业而居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维系传统中国人代际间亲慈爱子—子敬孝亲的家庭和睦以及君慈惠民—忠君体国的社会稳定秩序。时至今日,慈孝观念和行为仍然是中国家庭伦理的底色,也是国家制定国计民生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但随着少子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出现了家庭主体缺失、多元,以及国家社会的公共伦理层面都面临全方位可持续地承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一老一小”慈孝压力的新情况,传统慈孝伦理急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产业

全球价值链地位比较研究

——基于高铁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数据

的视角分析

刘 蕊   唐晓华   余建刚

 

摘 要:评价中国高铁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指标是高铁最具核心技术水平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文章依据2013—2022年9类高铁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数据,测度其出口技术复杂度,分析了中国与另外17个高铁强国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估了与共建“一带一路”11个国家的合作。得出结论:中国高铁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但由于其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其他高铁强国相比处于相对弱势;总体上看,中国高铁全球价值链地位较低。要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可行的方略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高铁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技术跳跃和新的地位跃升,增加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高铁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出口份额,进而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由“高铁大国”向“高铁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

 


我国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

及差异分析——基于时空博弈

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 

祝志川    贾通通    王美懿

 

摘 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科学测度我国中心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样本,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方法建立时空博弈组合权重TOPSIS模型进行测度,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我国各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渐缩小,该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北京、深圳领先地位明显;区域内差异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特征。




     管理理论与创新


辽宁省人才贡献率测度:

1978—2021年

霍伟东   杨 晴


摘 要:人才贡献率是衡量人才工作效能的关键指标,对于切实抓好区域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导下的弹性估算方法,对辽宁省在 1978—2021 年的人才贡献率进行了分年度和分阶段的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人力资本是推动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较低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尤其是人才资本,已形成劳动力质量提升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人才贡献率,建议提高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布局并重视物质资本的合理配置。



体旅融合视角下的体育资源

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研究

——以东北三省为例

刘佳玮   李红梅


摘 要:文章基于体旅融合视角,依据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指标测度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NGO-BP优化模型,采集 2020—2021年面板数据,对东北三省体育资源禀赋、旅游产业水平和二者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算,分析了耦合发展的协调度和优先度。研究结论表明:2020-2021 年东北三省的体育资源禀赋均呈上升趋势;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上,辽宁省大幅下降,吉林省有所上升,黑龙江省小幅下滑;在体育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方面,辽宁省由中度协调下降至轻度失调,吉林省由濒临失调上升至勉强协调,黑龙江由轻度失调发展至濒临失调。据此提出建议:辽宁省要着重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吉林省需继续保持良好的融合发展势头,黑龙江省则应该做到体育与旅游两手抓。




 法学理论与实践


知识产权国际平行诉讼禁诉令

的适用:理念与方略

袁秀挺     潘 盼


摘 要:禁诉令在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中频频出现,催生了全球禁诉令大战。禁诉令制度与涉外司法中管辖权的争夺是相伴相生的,客观上对于恰当解决国际平行诉讼冲突,维护司法主权,以及作为体现一定导向性的公共政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当前立法缺乏关于禁诉令的直接规定,法院在数起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能动地扩张解释和适用行为保全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面临着质疑。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未来我国法院在涉及禁诉令的案件时,应从诉源治理的理念出发,树立慎用的态度,严格审查路径、限定适用范围,充分尊重国际礼让原则,充分发挥我国司法制度中重视调解的特色和优势,为禁诉令国际难题提供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破产管理人涉环境污染事项处置职责

之法教义学证成——兼评“杭州

某球拍公司破产清算案”

胡守鑫


摘 要: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杭州某球拍公司破产清算案”中,法院将管理人的处置行为认定为“管理人全面履行涉环境污染事项处置职责,并将履职费用定性为破产费用”的裁判观点缺乏证成理由。经法教义学检验后可知,管理人处置危废物行为无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六项建立涵摄关系。但处置行为属于管理人全面履行涉环境污染事项处置职责,而处置职责可以与《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第九项建立涵摄关系。在法教义学构造论上,管理人涉环境污染事项处置职责应是一种补充责任,而法院、债权人等主体可以要求管理人履行该职责。另外,法院将履职费用认定为破产费用的结论正确,但法律依据应为《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


轻罪立法背景下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

李文吉   周雨婷


摘 要:网络暴力是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信息,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成为法律治理的难点。目前民法对网络暴力的规制不足,而行政法的打击力度有限,刑法的规制还没有形成阶梯性。网络时代,为了提前保护背后层的人格权益等个人法益,避免出现“社会性死亡”等严重后果,我国刑法有必要增设网络暴力罪以保护阻挡层的网络秩序法益,如此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网络暴力犯罪,且符合轻罪立法的潮流与逻辑。具体而言,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三规定网络暴力罪,即实施网络暴力,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文艺理论与批评


论中国文艺“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与策略应用

林雪飞


摘 要:相比于三大产业“硬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所差距,于是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软实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必须增强“走出去”的意识,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使海外受众能够通过文艺作品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了实现这种跨文化传播的目标,中国文艺创作必须进一步增强讲故事的能力,坚持传递中国核心价值,展示其广泛的人类价值;在历史和现实两种题材的创作中,分别深化时代的书写,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神韵;确立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中展现独特魅力;积极推进作品的翻译和推介体系构建,为世界奉献更多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获得进一步的成功。



秩序、共同体与世界性

——“三体系列”的当下关切

与未来图景

杨天娇


摘 要:“三体系列”是一部构思恢宏的科幻巨著,它在科学与文学边界,将历史、政治、哲学融入文明进化之中,借异质文明冲突投射人类困境,为人类美好愿景的漫漫征途献上逆耳良言,为世界建构开启了崭新的可能性。小说凸显了科技伦理、人类文明演化和未来命运走向等饱含政治哲思的思想试验,彰显了作者对道德失序的忧虑和对人类生活总体方式的关切,为我们审视历史、思考当下及追问未来世界的秩序图景提供了诗学想象空间。只有将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深度交融,以多样共存、和谐共在来超越文明隔阂与冲突,人类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国际经济与政治


透视美国地方行政管理

——基于城市经理和公务员身份的相通性

刘博然     石庆环 


摘 要:1883 年的美国联邦公务员改革,可视为美国转向现代行政国家的历史起点。随后,美国地方政府接续了联邦和州的行政改革运动,构建了新的市政体制。其中,新创的城市经理制最具影响力,也与公务员改革的行政价值观最为恰切。因此,城市经理与公务员在职业身份与定位上有诸多的相通性。在地方行政管理中,“去政治化”的需求,决定了事务性官员的职业类属与权力特性;“背景来源”的专业化要求与“待遇优厚”对职业地位的保障,凸显出行政在效率、稳定与中立方面的偏好;“行政本位”原则,寓于两者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合法性之中。而这些相通性的背后,又蕴含着美国地方行政管理在制度安排上的独立性与理念的同一性。



对外政策因素对委内瑞拉经济困局

的影响及其启示

吕 洋


摘 要: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发展却长期不尽如人意,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这主要源于该国国内治理的失败。这一结论虽然在总体上具有长期有效性和说服力,但却不足以解释委内瑞拉马杜罗政府执政时期经济时好时坏的波动。文章梳理了委内瑞拉左翼政府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发现当委内瑞拉奉行过于激进的对外政策时,国内资源被大量消耗,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也影响国内政策的实施;当马杜罗政府转而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时,可以营造相对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助于争取更多发展机遇。这说明当国内治理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保持相对稳定时,对外政策这一次要影响因素可能在较短时段和特定条件下,成为影响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变量。此外,这一结论对于正迈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坚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大原则,灵活务实处理对美关系,对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将有所助益。






  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


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一体化办学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

李玉华   郭文静   周浩波


摘 要: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重要职能,打造三者深度融合、协同联动、集约高效的办学机制,以此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文章以辽宁大学实施的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贯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为研究案例,运用系统论和系统耦合理论,遵循“要素-结构-功能”的逻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大学这一系统进行分析,揭示出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办学机制的价值意蕴、内涵要义、运行机理及实践逻辑,为高校办学特别是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三全育人”视域下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构研

张玉启


摘 要:教育对口支援是破解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困境与瓶颈,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将教育对口支援与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依托联合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看,联合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为教育对口支援注入了新活力,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育人理念、育人形式和育人内容不足等问题。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工作,构建育人长效机制,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也对提高中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成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具有广泛意义。构建教育对口支援联合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重在把握理论框架、组织领导、运行保障、宣传引导、考核评价五大机制体系,与此相对应地体现为优化多方协同的管理体系,设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营建形式多样的活动格局,建立多维多层的考评制度等方面。